老多的“雷霆”十二時辰 |
|
|
|
|
新疆塔城的十月已帶著幾分初冬的凜冽,風如刀割般劃過臉頰,卻也吹不散老多心中那團熾熱的火焰。作為安全環保部副主任,他深知在這個時節,安全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雷霆行動”啟動后,老多的生物鐘比每天的風向標還準,起床洗漱期間,他在腦海里計劃著今日的待辦事項清單,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驅散夜色,老多便已踏上了一天忙碌的征程。 七點五十,老多總是提前到達現場,等待工人集合進行班前五分鐘,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強調當日工作的安全要點和注意事項,八點整,工人們陸續到位,老多開始逐一檢查他們的安全防護裝備,從安全帽的系帶到反光馬甲的完整性以及勞保鞋是否穿戴規范,“你這個安全帽可得好好戴呀”“反光條都破損了,得趕緊換。”“你們別看班前五分鐘講的都是些瑣碎的安全要點,反復強調安全無小事,大家一定要重視這些安全細節”。 班前會結束后他對作業區域進行巡查,也會隨機抽查現場人員、班組長、安全員應知應會內容,仔細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安排整改,絕不讓任何風險有機會演變成事故。 隨后,他回到項目部,快速地吃完早餐,為即將開始的吊裝作業工作儲備能量。 在現場吊裝環節,老多仔細核查吊裝人員的資質和保險情況,確保人證相符。他組織業主、監理以及工程管理部的技術員對吊裝作業前的環境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在確認環境適宜后,找監理簽署吊裝作業票。簽畢作業票,老多對負責區域內的機位進行作業前的安全技術交底,確保區域內作業人員對吊裝作業流程有基本掌握,從而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 下午的工作同樣緊湊而有序。老多顧不上午休,馬不停蹄地投入吊裝作業過程中,老多督促協作安全員和班組負責人及時清除隱患,并迅速傳達預警信息,確保現場預防措施到位。吊裝作業完成后,他督促協作隊伍徹底清理施工場地的施工垃圾,確保做到工清料盡。 當夜幕降臨,老多并沒有急于下班。他再次對當天的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他還通過電話或微信與各作業班組負責人溝通,了解現場的最新情況,并制定出第二天的安全工作計劃,直到確認所有工作都已安排妥當,他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宿舍,盡管一天的工作十分辛苦,但老多心中那團熾熱的火焰從未熄滅。 窗外的風還在吹著,遠處的76號風機像個哨兵一樣屹立著像是在守護這片戈壁的安寧,對老多來說,“雷霆行動”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任務,而是藏在每一個平凡日子里的堅守,是對每一臺風機、每一位同事,更是對自己心里那份“安全責任”的承諾。 從牽頭細化“十項嚴查”實施方案,到帶著《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奔走在項目一線,他始終把“隱患清零”扛在肩頭。針對危大工程管控、危險作業管控、危險物品管控等關鍵環節,他創新推出“三查三驗”機制:查方案是否貼合現場環境,驗審批簽字是否合規;查作業票制度執行,驗現場監管人員是否在崗;查“應知應會”掌握情況,驗培訓考試是否真實有效。他常說“雷霆行動不是一陣風,要的是實打實的成效。” 從防風防凍應急物資清單的逐項核對,到安全技術交底的細致講解;從組織起重傷害應急演練,到推動各部門與安全部門聯合督查,他用腳步丈量責任,以細節筑牢防線,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的攻堅路上,書寫著安全環保人的擔當。 |
|
|
|
| 【打印】 【關閉】 |

